【人民检察】刘永志: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
时间:2024-09-11  来源:人民检察微信公众号   编辑:何其伟     审核:李博     录入:薛蕊
【字体:  

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笔谈

 

人民检察

编者按

 

 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大检察官研讨班精神,全面深化检察改革、以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,《人民检察》特刊发省级检察院检察长工作思路与举措,敬请关注。

 

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

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

 

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 刘永志

 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,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章部署。检察机关是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环节、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肩负重要政治责任,必须自觉找准定位、发挥作用,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这条主线、这个主责、这项主业,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,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。

  一、以检察理念现代化为先导,明确检察工作现代化方向

  深入践行“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”理念,始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检察工作,更加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持续擦亮鲜明政治底色。深入践行“坚持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、为法治担当”理念,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思考、谋划、推动。深入践行“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”理念,把讲政治贯穿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,用检察实绩检验政治建设成果。深入践行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理念,以“三个善于”引领监督办案,推动实现更高层次公平正义。深入践行“坚持‘四大检察’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宪法定位”理念,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依法一体履职、综合履职,推动各项检察工作有效衔接、高效融合、均衡发展。深入践行“坚持敢于监督、善于监督、勇于自我监督”理念,发扬斗争精神、增强斗争本领,凝聚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、内外衔接、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,深化推进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,以自身净确保自身硬。

  二、以检察体系现代化为重点,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

  持续完善“三个结构比”,把握“四大检察”案件总体态势,审视监督职责履行情况,延伸法律监督线索来源渠道,针对性做优强项、补齐弱项。巩固深化刑事检察,自觉融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,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,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配合制约,高质效开展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、个案监督、类案监督。全面加强民事检察,积极做好民事生效裁判监督,持续加大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,跟进健全国家执行体制,研究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,同步加强虚假诉讼、民事检察和解、民事支持起诉等工作,不断拓宽监督广度与深度。扎实推进行政检察,持续加大对行政生效裁判、审判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力度,强化调查核实权运用,依法提出监督意见;有序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,促进依法行政。精准开展公益诉讼检察,深化“三位一体”监督模式,坚持以“可诉性”提升精准性和规范性;加强检察建议与提起诉讼的衔接,敢于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。稳步推进检察侦查,深化检察侦查一体化机制,加强队伍能力建设,强化与监察机关、公安机关管辖案件的衔接协调和办案协作,做实“加大力度、务必搞准、稳步推进”。

  三、以检察机制现代化为关键,加快检察工作现代化进程

  健全依法一体履职机制,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,在纵向一体履职、横向一体履职、区域一体履职上着力,优化检察履职办案方式,规范和加强调查核实工作,推动完善检察意见、检察建议制度,激发监督效能。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,坚持“放权”和“管权”并重、管案与管人结合,充分发挥检察官惩戒委员会作用,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运行。完善执法司法相互配合与制约机制,建立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、法治督察衔接机制,完善与监察机关、公安机关、审判机关、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制约机制,凝聚监督合力。健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,深化“业务主导、数据整合、技术支撑、重在应用”的工作机制,推动大数据在司法办案、案件管理、决策辅助等方面深层次应用。

  四、以检察能力现代化为基础,夯实检察工作现代化根基

  推动政治素质全面过硬,不断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长效机制,教育引导检察人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。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大力选拔任用政治过硬、敢于担当的检察干部。推动业务水平提档升级,坚持“选育管用”一体推进,加强政治与业务融合培训,扎实开展实战实训、岗位练兵、业务竞赛等工作,不断提高监督办案本领。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,严格执行“三个规定”等铁规禁令,持续完善推进“三不腐”、防治“灯下黑”机制,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,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。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,坚持把政策、力量更多向基层倾斜,健全防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制度机制,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,推进基层工作质效整体提升。